原标题:智能设备退热、灵活措施防暑……广东各地积极应对持续性高温——(引题)富邦配资
开“凉方”施“凉策” 工会“娘家”送清凉(主题)
本报记者 赵思远 本报通讯员 岳路建 何紫琪
7月,广东狮子洋通道工程的建设现场如火如荼。烈日炙烤下,狮子洋通道T9标业主代表黄志涵爬上大桥东主塔的塔顶,与监理、现场施工人员一同仔细查看施工情况。即使现场设置有多台大功率吹风机,黄志涵的安全帽下还全是汗水,衣服一直湿漉漉。狮子洋通道项目完工后,将连通广州市南沙区和东莞市沙田、虎门两镇,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工程。
进入7月以来,广东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。狮子洋通道位于珠江口,叠加汛期强降雨带来的湿度,体感温度可达40~45摄氏度,暴露在阳光下的钢筋表层温度甚至高达70摄氏度,高温同时考验着工程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。
后顶板的基础混凝土浇筑工作在距离主塔约700米的巨型锚碇施工现场进行,《工人日报》记者看到,工区密布了冷却水管和测温传感器。
“高温条件下,混凝土抗裂性能易受不利影响,容易产生温度裂缝。按规范要求,浇筑入模温度不得大于28摄氏度。”负责东锚碇施工的保利长大T9标总工程师匡一成表示,这套智能温控系统能实现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通水温度,为施工过程随时“降温”。
智能化设备的应用,不仅为工地上的生产作业提质增效,也让高温岗位“退热”。在广州公路集团T14标的狮子洋通道智慧梁场富邦配资,一根根切割整齐的钢筋摆放在一侧,或是沿着履带被送往下道工序。
以前一片箱梁钢筋骨架生产全程大概需要30人,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以后,工人减少近40%。在系统设定好程序和参数,焊接机器人就能根据点位自动传送拨料和焊接组拼。马云友是车间的自动焊操作工,他只需要在操作台前,就能完成多道工序作业,“如今应用了自动化技术,生产效率和稳定性提高了,我们也减负了”。
在智能化设备带来一阵“凉爽”之风的同时,工地上的防暑降温工作也随时随处可见。
清晨6时,中铁十二局东莞大岭山优质空间产业园项目(以下简称大岭山项目)工地上,钢筋工周亮和工友们正在抓紧绑扎梁柱钢筋。“以前中午热得眼发花,现在十点半到点就收工,避开了最毒辣的日头,5个小时的午休回宿舍还能补个觉。”周亮说。
在广东,广大建筑工地正在开展错峰施工工作安排,保护工友身体健康,东莞大岭山项目正是缩影。
“近期持续高温,工期再紧也必须确保工人安全作业,绿豆汤、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务必配备充足。”在进度计划协调会上,大岭山项目经理陈云反复叮嘱。
“施工计划每周都会根据天气预报动态调整。”该项目总工程师季英杰说,在10时30分到15时30分的高温时段,项目部会安排工人进行室内作业或适当休息,避免高温暴晒带来的健康风险,同时把户外作业尽量安排在清晨。
除规避高温时段,一些工地还开动脑筋,为工友制定“端到端”降温的“凉策”。在中建科工广州市黄埔区JKG-A-1地块项目上,有3辆每天往返工地和工友村30次的“专属公交”,已经运行了3个月。“工地在山顶,住宿区在山脚下,走路要爬将近1公里的陡坡。有了免费公交,我们上工凉快、省劲多了。”焊工陈汉心说道。
“上工前,每位工友的工具包都要进行检查确认。”项目安全员彭树江表示,开工前,除了常规安全检查,要确保每位工人都随身携带防暑药品。
15时过后,大岭山项目的工友们在项目部的“健康驿站”前排起长队,工作人员正为每位工友测量血压。“血压偏高的老师傅,我们会安排他们在阴凉区域作业或适当休息。”一名工作人员说。
近日,大岭山项目的钢筋工李来“足不出户”在工地上拿到了今年第二份的体检报告。“在外边体检路途遥远,耗时耗力,项目部组织的现场体检解决了我们这个难处,检查项目还特别全面。”陈云介绍,为给工友们筑牢健康防线,项目部特别制定了“建设者健康守护计划”,定期开展体检。
与工地上的“凉策”一同出现的,还有工会“娘家人”的清凉慰问。7月8日,广州市总工会来到JKG-A-1地块项目,为工地上的1900余名工友送上椰子水和荔枝。
在常态化开展送清凉工作的同时,广东省总工会、各地市总工会还陆续发布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,提示各用人单位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,遵守高温作业规定,按照规定标准和形式发放高温津贴。同时,积极推动工会微驿站建设,设立“高温补给点”,延伸服务触角;强化多方联动,及时为职工提供包括高温津贴发放、中暑工伤认定协助、劳动保护措施法律咨询、作业时间违规举报处理、休息场所不足反馈跟进等维权服务,保障职工高温期间合法权益。
傍晚19时30分富邦配资,大岭山项目一天的施工工作落下帷幕。为全部施工人员做完下班体检后,彭树江在值班记录上写道:“今天全场作业人员零中暑。”
富灯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